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生意圈 执业考试 医药资源 中医论坛 中药大全
您的位置: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中药图谱 > 蕲蛇
中药图谱搜索
分 类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化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安神药
·开窍药 ·补益药
·收涩药 ·涌吐药
·祛风湿 ·外用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
·活血化瘀药
·利水渗湿药

蕲蛇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来源】【饮片】【价格】【供应商】【我要求购
蕲蛇
名称:蕲蛇
类别:祛风湿药
拼音:QI SHE
拉丁:Agkistrodon
别名:白花蛇、褰鼻蛇,蕲州白花蛇、花蛇
药用部位:除内脏的全体
药材性状:本品卷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气腥,味微咸。
栽培要点:怕风、怕光、喜栖阴湿环境。活动少,行动慢,阴雨天较为活跃,晴天或白天较少活动。喜食动物。以蛙、蟾蜍、晰蜴、鼠类为食。
产地:湖北、江西、浙江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形用文火烘干或晒干。
地道沿革:蕲蛇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称白花蛇。《开宝本草》云:“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本草图经》云:“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本草纲目》云:“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又曰:“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以上特征描述,均与现今药用蕲蛇特征一致。现主要产浙江及广东、广西等省。
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经;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用量: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3~9g。
禁忌: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材炮制通则
( 医药网 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