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生意圈 执业考试 医药资源 中医论坛 中药大全
您的位置: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中药图谱 > 柴胡
中药图谱搜索
分 类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化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安神药
·开窍药 ·补益药
·收涩药 ·涌吐药
·祛风湿 ·外用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
·活血化瘀药
·利水渗湿药

柴胡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来源】【饮片】【价格】【供应商】【我要求购
柴胡
名称:柴胡
类别:解表药
拼音:CHAI HU
拉丁:Radix Bupleuri
别名:柴草、北柴胡、红柴胡、硬柴胡、软柴胡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栽培要点: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或壤土种植为宜。盐碱地以及粘重排水不畅的地块不宜种植。用种子繁殖。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
产地:辽宁、甘肃、河北
采收加工:播种后2~3年采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地道沿革: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弘农川谷及冤句。”《本草图经》云:“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本草纲目》云:“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药物出产辨》云:“产湖北襄阳、郧阳各属、紫荆关,马山口等为上。”现今,北柴胡主产于河北、辽宁、河南等北部地区。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区。
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和表解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材炮制通则
( 医药网 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