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棕葉七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Zōnɡ Yè Qī
【英文名】Waterplantainleaf Calanthe
【別名】克馬七、長(zhǎng)青九龍盤(pán)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澤瀉蝦脊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lanthe alismaefolia Lindl.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澤瀉蝦脊蘭,陸生植物,高35-40cm。莖短。葉近基生,3-6枚,形似澤瀉葉;葉柄細(xì)長(zhǎng),通常比葉片長(zhǎng);葉片橢圓形,長(zhǎng)15-20cm,寬4-6.5cm,先端急尖或銳尖,基部收窄成長(zhǎng)柄,邊緣波狀;ㄝ1-2,腋生,細(xì)長(zhǎng),高達(dá)30cm,下部具幾枚膜質(zhì)鱗片;總狀花序頂生,具數(shù)朵花,花序軸被短柔毛;花苞片寬卵狀披針形,比花梗(連子房)短,稍外彎,先端漸尖或稍鈍,邊緣波狀;花白色;萼片近相等,斜卵形,直立,開(kāi)展,長(zhǎng)約1cm,寬約6mm,先端稍鈍,背面被紫色糙伏毛;花瓣近菱形,比萼片小;唇瓣比萼片長(zhǎng),3深裂,中裂片扇形,長(zhǎng)約1.4cm,寬1.3cm,先端2深裂,基部具黃色胼胝體,側(cè)裂片條形;距纖細(xì),與子房近平行,長(zhǎng)約1cm;合蕊柱很短;子房被短柔毛;ㄆ4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坡闊葉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臺(tái)灣、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涼
【歸經(jīng)】入肝、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損傷;腰痛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6-12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主治止血、跌打損傷、腰痛。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