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竹頭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始載于《李衍竹譜、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Zhú Tóu Cǎo
【英文名】herb of Palmgrass
【別名】芩草、箬葉莩、棕茅、棕葉草、澀船草、皺茅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竹頭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taria palmifolia (koenis) Stapf[Panicum palmifolia Koen]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棕葉狗尾草,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須根較堅韌。稈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m,直徑為3-7mm,基部可達(dá)1cm,具有支柱根。葉鞘松馳,具密或疏疣毛,少數(shù)無毛,上部邊緣具較宇航局而長的疣其纖毛,毛易脫落,下部邊緣薄紙質(zhì),無纖毛;葉舌長約1mm,具長約2-3mm的纖毛;葉片紡錘狀寬披針形,長20-59cm,寬2-7cm,先端漸尖,具縱深皺折。圓錐花序主軸延伸甚長,呈塔形,長20-60cm,寬2-10cm,主軸具棱角,分枝排列疏松;小穗卵狀披針形,長2.5-4mm,緊密或稀疏排列于小枝的一側(cè),部分小穗下有1枚剛毛;第1穎三角狀卵形,長為小穗的1/3-1/2,具3-5脈,第2穎長為小穗的1/2-3/4,或略短于小穗,具5-7脈;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或略長,內(nèi)稃膜質(zhì),長為外稃的2/3,第2小花兩性,第2外稃等長或略短于第1外稃;鱗被2,楔形;雄蕊3,成熟時由各粒先端伸出;花柱2,基部聯(lián)合。穎果橢圓狀球形或卵狀球形,稍扁,種臍點狀;、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或各地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益氣固脫。。主脫肛;子宮下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植物名實圖考》竹頭草,在處有之,枝如莠,葉長5-7寸,寬1寸許,有細(xì)勒道,望之如簝叢,秋生白花,如菰蔣狀或之無竹處,卒放煮藥,取此藥代之,其性與淡竹同,今東陽灑匠真呼為此淡竹葉,每年夏伏采之,按陸疏,芩草莖如釵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咸處為草真實,牛馬皆善食之!缎氯A本草綱要》全草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