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罌粟殼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Yīnɡ Sù Ké
【英文名】PERICARPIUM PAPAVERIS
【別名】米殼、粟殼、罌子粟殼、米囊子殼
【來源】本品為罌粟科罌粟屬植物罌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殼。秋季將已割取漿汁后的成熟果實(shí)摘下,破開,除去種子及枝梗,干燥。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狀,直徑1.5~5cm,長(zhǎng)3~7cm。外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澤,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6~14條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基部有短柄。體輕,質(zhì)脆。內(nèi)表面淡黃色,微有光澤。有縱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黃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點(diǎn)。氣微清香,味微苦。
【鑒別】 (1)本品粉末黃白色。果皮外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20~50μm,壁厚,有的胞腔內(nèi)含淡黃色物。果皮內(nèi)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長(zhǎng)多角形、長(zhǎng)方形或長(zhǎng)條形,直徑20~65μm,長(zhǎng)25~230μm,垂周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有的可見層紋。果皮薄壁細(xì)胞類圓形或長(zhǎng)圓形,壁稍厚。導(dǎo)管多為網(wǎng)紋或螺紋,直徑10~70μm 。韌皮纖維長(zhǎng)梭形,直徑20~30μm ,壁稍厚,斜紋孔明顯,有的紋孔相交成人字形或十字形。乳汁管長(zhǎng)條形,壁厚,內(nèi)含淡黃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 5%鹽酸乙醇溶液15ml,溫浸30分鐘,趁熱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5%鹽酸溶液5ml 使溶解,分置二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即生成橙紅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汞鉀試液,即生成灰白色沉淀。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溫浸30分鐘,濾過,取濾液0.5ml 置25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A)測(cè)定,在283nm 波長(zhǎng)處有最大吸收。 (4)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趁熱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蛹状?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嗎啡、磷酸可待因和鹽酸罌粟堿對(duì)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duì)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 ~4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用2% 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濃氨試液(20:20: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duì)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再依次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duì)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炮制】 罌粟殼除去雜質(zhì),搗碎或洗凈,潤(rùn)透,切絲。 醋罌粟殼取凈罌粟殼絲,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干。 蜜罌粟殼取凈罌粟殼絲,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放涼后不粘手。
【性味】酸、澀,平;有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止痛。用于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3~6g。
【注意】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兒童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guó)藥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