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羽萼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Yǔ è
【別名】野山茶、馬垮皮、黑羊巴巴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羽萼木的葉或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ebrookea oppositi folia Smith 采收和儲藏:叢春、夏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羽萼木,灌木,高1-3m。多分枝。莖、枝密被綿毛。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柄長0.8-2.5cm,密被絨毛;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7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小圓齒狀鋸齒,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被絨毛。圓錐花序頂生,由穗狀花序組成,通常長10-15cm,密被絨毛或綿狀絨毛,穗狀花序長4-7cm,其下承以總苞狀苞片,小苞片線形,長約1mm,花白色,長約2mm,雄花和兩性花異株;雌花;花萼鐘形,長約1.5mm,萼齒5,被有羽毛;花冠細小,冠筒幾與花萼等長或略超出,外面被微柔秘,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略大;雄蕊4,不發(fā)育內(nèi)藏子房4裂,先端具柔毛,花柱伸出長達花冠1倍,柱頭2裂。兩性花:花萼微小,長約0.6mm,萼齒5,被有羽毛;花冠長約3mm,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卵狀長圓形形,雄蕊4,發(fā)育,前對稍長,伸出;子房4裂,花柱略伸出,柱頭2裂。小堅果倒卵形,長約1mm,黃褐色,先端具柔毛;ㄆ1-3月,果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2200m的熱帶地區(qū)的稀樹林或灌木叢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止癢。主鼻衄;咳血;外傷出血;皮炎;癬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