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鐵莧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shí)圖考》
【拼音名】Tiě Xiàn
【英文名】Copperleaf Herb
【別名】人莧、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六合草、半邊珠、野黃麻、血見愁、小耳朵草、玉碗捧真珠、糞斗草、鳳眼草、肉草、噴水草、痢疾草、野麻草、蚌殼草、鐵燈碗、七盞燈、血布袋、布袋口、皮撮珍珠、田螺草、野苦麻、貓眼菜、寒熱草、葉里仙桃、金畚斗、金盤野莧菜、沙罐草、燈盞窩、金石榴、茶絲黃、水芥、下合草、瓦片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及短穗鐵莧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calypha australis L.2.Acalypha brachystachya Hormen. 采收和儲藏:5-7月間采收,除去泥土,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 1.鐵莧萊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莖直立,分枝,被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5cm;葉片卵狀菱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7.5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基出脈3條,邊緣有鈍齒,兩面均粗糙無毛。穗狀花序腋生;花單性,雌雄同株;通常雄花序極短,長2-10mm,生于極小苞片內(nèi);雌花序生于葉狀苞片內(nèi);苞片展開時腎形,長1-2cm,合時如蚌,邊緣有鈍鋸齒,基部心形;花萼四裂;無花瓣;雄蕊7-8枚;雌花3-5朵;子房被疏柔毛,3-4室;花柱羽狀分裂至基部。蒴果小,三角狀半圓形,被粗毛;種子卵形,長約2mm,灰褐色;ㄆ5-7月,果期7-10月。 2.短穗鐵莧菜 該種與鐵莧菜的主要區(qū)別是:莖軟弱,有短絨毛或近光滑,有縱條紋。葉片薄,菱形或卵狀心形,葉柄長。穗狀花序極短,腋生,苞片3裂,裂片披針形;、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曠野、丘陵、路邊較濕潤的地方。 2.多生于低山坡及荒地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及東北、華北、華南、西南各地及臺灣。 2.分布于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適應(yīng)性強(qiáng),高山和平壩的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四川地區(qū)在3-4月播種。筑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6cm開淺穴,施人畜糞水。1hm2用種子7.5kg左右,與草木灰及人畜糞水拌成種子發(fā),勻撒穴里。 田間管理 苗高7cm左右時勻苗,每穴留苗4-5株,結(jié)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長20-40cm,莖細(xì),單一或分枝,棕綠色,有縱條紋,具灰白色細(xì)柔毛。單葉互生,具柄;葉片膜質(zhì),卵形或卵狀菱形或近橢圓形,長2.5-5.5cm,寬1.2-3cm,先端稍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棕綠色,兩面略粗糙,均有白色細(xì)柔毛;ㄐ蜃匀~腋抽出,單性,無花瓣;苞片呈三角狀腎形。蒴果小,三角狀半圓形,直徑3-4cm,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氣微,味苦、澀。
【化學(xué)成份】鐵莧菜全草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鐵莧堿(acalyphine)。
【藥理作用】鐵莧水煎液在體外對幾種常見的痢疾桿菌都有抗菌作用,尤其對志賀氏痢疾桿菌效果好(試管內(nèi)2倍稀釋法),在稀釋度為1∶256時,不但有抑菌效力,且有殺菌作用。對舒氏和弗氏痢疾桿菌作用次之,對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效果最差。以鐵莧制成的片劑,在體外亦有同樣抗痢疾桿菌之效。50%鐵莧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舒氏痢疾桿菌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瓊脂平板法);其根、莖、葉中皆含抗菌成分,但對不同細(xì)菌,用植物的不同部分其抗菌效力似有差異;鐵莧醇提物亦有同樣抗菌作用。鐵莧菜中分離得抗菌、平喘有效成分為沒食子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有抑制作用,對豚鼠、貓的支氣管有擴(kuò)張作用。
【性味】苦;澀;涼
【歸經(jīng)】心;肺;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積。主痢疾;泄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小兒疳積;癰癤瘡瘍;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搗敷。
【注意】《泉州本草》:孕婦忌用,老弱氣虛者少用。
【附方】①治痢疾墜脹:鐵莧、辰砂草、過路黃。水煎服。(《四川中藥志》)②治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咳嗽氣喘:鐵莧干品一至二兩。水煎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③治皮炎,濕疹:鐵莧煎水外洗。(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④治阿米巴痢疾:鮮鐵莧菜根、鮮鳳尾草根各一兩,腹病加鮮南瓜藤卷須五錢。水煎濃汁,早晚空腹服。⑤治外傷出血:鮮鐵莧菜適量,白糖少許。搗爛外敷。⑥治蛇咬傷:鐵莧菜、半邊蓮、大青葉各一兩。水煎服。(④-⑥方均出《江西草藥》)⑦治跌打創(chuàng)傷:血見愁六錢至一兩。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⑧治小兒疳積:鮮鐵莧菜一至二兩,和豬肝煎汁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⑨治小兒腹脹,睪丸腫大:鐵莧菜鮮品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⑩治子宮出血:鐵莧菜鮮品一至二兩。搗汁服或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11.治乳汁不足:鐵莧菜鮮品五錢至一兩,或干品二至三錢。煎水,煮魚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12.治丹疹,濕疹:燈盞窩搗絨,取汁外擦。(《貴州草藥》)13.哮喘或咳血:燈盞窩二兩。煎水服。(《貴州草藥》)14.治附骨疽瘺管:鐵莧菜干品二至三兩,勾兒茶干根莖二兩。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shí)圖考》:為刀創(chuàng)要藥。 2.《草木便方》:止瀉痢,治虛熱,牙痛腮腫,二便熱結(jié)。 3.《天寶本草》:利水通淋,走小腸。紅痢用酒下,白痢煎茶下。 4.《四川中藥志》:清熱,利二便。治腹瀉,痢疾腹痛及食積飽脹。 5.《本草推陳》:止血。適用于吐血、下血,刀瘡,跌打傷等。 6.《中國藥植圖鑒》:鮮草搗爛涂,治皮膚病;煎服,鎮(zhèn)咳,治肺病。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