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生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云南中草藥》
【拼音名】Tiān Shēnɡ Cǎo
【別名】山韭菜、漏蘆、蛇咬藥(《云南中草藥》),白千針萬線草、大蘭花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小鷺鷥蘭的根。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根簇生,細圓柱形。葉叢生基部,帶形,長18~22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葉脈平行,中脈于下面凸出?偁罨ㄐ蝽斏;苞片短于花,狹窄、極尖;花白色,2~3朵聚生,逐一開放,具短柄,柄在中部有節(jié),基部有卵狀披針形苞片1對;花被裂片6,線形;雄蕊6,花藥長形,彎曲,黃色,基部有2尾;子房無柄,3室,每室有胚珠12顆。蒴果有3翅,每室有種子2顆。種子圓形,黑色有斑點,基部有2耳。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陰濕處。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①《云南中草藥》:淡,平。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甘,平。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藥》:清熱解毒,健腫利濕。治風(fēng)濕,小兒疳積,乳腺炎,毒蛇咬傷。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補虛活絡(luò)。治頭暈,婦女帶下及肢體麻,腦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