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腳板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峨嵋藥植》
【拼音名】Tiān Jiǎo Bǎn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桃葉珊瑚的葉。
【原形態(tài)】 桃葉珊瑚(《汝南圃史》),又名:植楠樹(《質(zhì)問本草》)。 常綠灌木,莖高1~3米。葉對(duì)生,披針形以至倒卵形,長(zhǎng)8~20厘米,先端長(zhǎng)而漸尖,全緣或在前半有齒牙,基部楔形,上面亮綠色,具有黃色斑點(diǎn),有柄。花單性,雌雄異株;頂生圓錐花序,疏生剛毛;花梗短,小苞2枚;萼細(xì)小,4齒裂;花瓣4,帶紫色,卵形以至披針形,先端長(zhǎng)而慚尖,鑷合狀;雄花有雄蕊4及四角形之中央花盤,子房退化,花絲短;雌花子房下位,1室,胚珠1,花柱短而厚,有不正形狀柱頭,不具雄蕊。漿果狀核果,成熟時(shí)紅色,橢圓形,長(zhǎng)2厘米;種子頂端有極細(xì)之胚;ㄆ诖杭尽 本植物的果實(shí)(天腳板果)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常栽于庭園。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福建、廣東及臺(tái)灣等地。
【功能主治】《中國(guó)藥植圖鑒》:鮮葉搗成泥狀敷擦傷,水、火燙傷,痔疾。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