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三七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拼音名】Sān Qī

【別名】田七、滇七、參三七、漢三七

【來源】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塊根,其花亦入藥。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蘆頭)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主根粗壯肉質,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數(shù)支根,表面棕黃色或暗褐色,具疣狀凸起及橫向皮孔。莖直立,單生,不分枝,近于圓柱形,有縱條文。掌狀復葉3~6片輪生莖頂,具長柄;小葉通常5~7片,膜質,基部一對較小,橢圓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而偏斜或寬楔形,下延,邊緣具細密鋸齒,兩面脈上有剛毛。夏季開淡黃綠色花,傘形花序單生于莖頂葉叢中,總花梗長達30厘米;花5數(shù),花瓣長圓狀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盤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時紅色。種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叢林下。分布于廣西西南部、云南東南部,一般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栽培】喜冬暖、夏涼的環(huán)境,不耐嚴寒,忌強光。宜選陰涼通風,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質壤土栽培。種子繁殖,播種前2~3個月整地、作畦。為了消滅害蟲、病害,可在翻地時撒1~2次石灰(60斤/畝)或六六六粉(5~10斤/畝),但必須在種植前20~30天進行。當果實成熟后,可隨采隨播,產區(qū)也多用冬播。播時于畦面開溝,溝寬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細土2~3分,再蓋稻草防畦面板結,保持土壤濕潤,約3~4個月出苗。幼苗生長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動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種,開溝,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種,栽深0.5~1寸。栽時,芽頭向下傾斜成約20度角,然后覆土蓋草。播種1月后,搭蔭棚,四周圍以籬笆;透光度按季節(jié)調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漸調大透光到50%~80%。生長期間應注意防病、防蟲,施肥、摘蕾。

【化學成份】塊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別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又近舉報導,含有五種三萜皂甙,其甙元為人參二醇及人參三醇等。三七塊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堿和黃酮甙。三七葉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參二醇較多,可明顯檢出有齊墩果酸,但人參三醇含量極少。

【藥理作用】
1、三七塊根流浸膏能縮短家兔血液凝固時間,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減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對抗因腦垂體后葉素所致的血壓升高、冠狀動脈收縮的作用。
3、三七塊根對動物實驗性關節(jié)炎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進小白鼠肝糖元的積累。
5、毒性:三七皂甙給猴等等物靜注,有溶血作用,對小鼠靜注其半數(shù)致死量為460毫克/公斤。對金魚毒性極輕。

【炮制】
開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鮮三七,去莖葉泥土,摘下蘆頭、側根、須根,分開大小,曬至六、七成干時,用谷殼摻和,邊曬邊搓揉,使其體質結實,再曬至足干。
夏季采花,陰干或熏蒸曬干。

【性味】
塊根:甘、味苦,溫。
花:甘,涼。

【功能主治】
塊根:活血祛淤,止血,消腫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血瘀腹痛,跌打損傷。
花:清熱,平肝,降壓。用于急性咽喉炎,頭昏,目眩,耳鳴。

【用法用量】
塊根:1~3錢,研末用白開水送服。不宜入煎劑。
花:適量,開水沖泡當茶飲。

【附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1錢,花蕊石、血余炭各0.5錢,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2、跌打損傷:三七1~2錢,磨甜酒內服,或研末內服。
3、急性壞死性節(jié)段性小腸炎:三七研末,每服3分,每日3次。一般服2日后腹痛減輕,4~5日后腸蠕動恢復,7日左右腸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繼續(xù)服至15日以鞏固療效。
4、消化性潰瘍(瘀痛型):三七0.5~1錢,研粉吞服,當歸、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3錢,乳香、沒藥各1錢。(此型可能為穿透性潰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