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樹火麻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Shù Huǒ Má
【別名】電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火麻樹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ndrocnide urentissima(Gagnep)Chew[Laportea urentissima Gagnep.]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取皮后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15m,胸徑8-20cm。樹皮灰白色;小枝上有柔毛和刺毛。單葉互生;葉柄長7-15cm,密被柔毛和小刺毛;托葉寬卵形,長約1cm,早落;葉片紙質,心形,長15-25cm,寬13-22cm,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牙齒,上面有小刺毛和密被點狀鐘乳體,下面密生短茸毛;基出脈3-5條,側脈6-8對,在近緣處彼此連結。雌雄異株;聚傘花序近圓錐狀,長與葉近等或較短,花序梗上密被短柔毛和向下伸展的刺毛。雄花近無梗,花被片5;雄蕊5,退化雌蕊先端近平截;雌花常數(shù)朵呈1列著生于稍肉質膨大的團傘花序托上(在果時花梗增長,花序托變不明顯),花被片4,柱頭線形。瘦果近圓形,強烈壓扁,表面有點狀突起;ㄆ9-10月(廣西)、l-2月(云南),果期10-12月(廣西)、4-5月(云南)。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 800-1300m的石灰?guī)r混交林中或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淡;性涼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驅蟲。主蛔蟲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