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肉桂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Ròu Guì

【別名】牡桂(《本經(jīng)》),紫桂(《藥性論》),大桂(《唐本草》),辣桂(《仁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

【來源】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一般于8~10月間,選擇桂樹,按一定闊度剝?nèi)淦,加工成不同的?guī)格,主要有下列幾種:
①官桂:剝?nèi)≡耘?~6年的幼樹干皮和粗枝皮,曬1~2天后,卷成圓筒狀,陰干。
②企邊桂:剝?nèi)∈嗄晟母善,兩端削齊,夾在木制的凸凹板內(nèi),曬干。
③板桂:剝?nèi)±夏旯饦涞母善ぃ陔x地30厘米處作環(huán)狀割口,將皮剝離,夾在桂夾內(nèi)曬至九成干時取出,縱橫堆疊,加壓,約1個月后即完全干燥。
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過程中檢下的邊條,除去栓皮者。各種肉桂商品均宜貯藏于干燥陰涼處,或入錫盒內(nèi),密閉保存。

【原形態(tài)】
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經(jīng)》),梫、木桂(《爾雅》),桂桐(《爾雅》郭璞注),糠桂。
常綠喬木,高12~17米。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革質(zhì);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7厘米,寬3.5~6厘米,先端尖,基部鈍,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被細柔毛;具離基3出脈,于下面明顯隆起,細脈橫向平行;葉柄粗壯,長1~2厘米。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10~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花被管長約2毫米,裂片6,黃綠色,橢圓形,長約3毫米,內(nèi)外密生短柔毛;發(fā)育雄蕊9,3輪,花藥矩圓形,4室,瓣裂,外面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藥內(nèi)向,第3輪雄蕊外向,花絲基部有2腺體,最內(nèi)尚有1輪退化雄蕊,花藥心臟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橢圓形,1室,胚珠1,花柱細,與子房幾等長,柱頭略呈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長約12~13毫米,外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本植物的嫩枝(桂枝)、幼嫩果實(桂。┮喙┧幱,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主產(chǎn)于廣西、廣東、云南等地。

【性狀】
①官桂(《本草圖經(jīng)》)
又名:菌桂(《本經(jīng)》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爾通、桂通、條桂。呈半槽狀或圓筒形,長約40厘米,寬約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細皺紋及小裂紋,皮孔橢圓形,偶有凸起橫紋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較平滑,紅棕色,通稱桂心。內(nèi)表面暗紅棕色,顆粒狀。質(zhì)硬而脆,斷面紫紅色或棕紅色,可見淺色石細胞群,斷紋成環(huán)狀。氣芳香,味甜辛。
②企邊桂
又名;清化桂。呈長片狀,左右兩邊向內(nèi)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長40~50厘米,寬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內(nèi)表面紅棕色,用指甲刻劃時則現(xiàn)棕色油紋。香氣濃烈,其它與官桂相似。
③板桂(《本草圖經(jīng)》)
又名:桂楠。呈板片狀,通常長30~40厘米,寬5~12厘米,厚約4毫米,兩端切面較粗糙。
以上均以皮細肉厚,斷面紫紅色,油性大,香氣濃,味甜微辛,嚼之無渣者為佳。

【化學成份】皮含揮發(fā)油(稱桂皮油)1~2%,主要成分為桂皮醛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本品不含丁香油酚。尚含粘液、鞣質(zhì)等。

【藥理作用】
①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對小鼠柯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減少。對抗甲基苯丙胺所產(chǎn)生的過多活動、轉(zhuǎn)棒試驗產(chǎn)生的運動失調(diào)以及延長環(huán)己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等。應用小鼠壓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觀察扭體運動的方法證明它有鎮(zhèn)痛作用。對小鼠正常體溫以及用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發(fā)熱均有降溫作用。對溫刺引起發(fā)熱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鈉都有解熱作用?裳舆t士的寧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時間,可減少菸堿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發(fā)生率。對戊四唑引起者則無效。
②降壓作用
附子、肉桂復方對腎上腺皮質(zhì)性高血壓大鼠(灼傷一側(cè)腎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壓作用;對腎性高血壓大鼠(8字形結扎腎臟所形成之模型),則無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進機能降低了的腎上腺活動,使之趨向正常所致。
③預防血吸蟲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劑(未注明品種)0.2毫升/10克體重(10.8克/180毫升),共服15天,服藥之第3天感染血吸蟲,并無預防作用,如與雄黃、檳榔及阿魏同用則有一定效果。
④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強大殺菌作用,對革蘭氏染色剛性菌的效果比陰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藥物,但外敷可治療胃痛、胃腸脹氣絞痛等。內(nèi)服可作健胃和驅(qū)風劑。也有明顯的殺真菌作用,曾應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療頭癬。桂皮醛及肉桂酸鈉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擴張及家兔白細胞增加。

【毒性】肉柱為辛熱藥,本草有小毒之記載,用量不宜過大。曾有報道,頓服肉桂末1.2兩后,發(fā)生頭暈、眼花、眼脹、眼澀、咳嗽、尿少、干渴、脈數(shù)大等毒性反應,經(jīng)換服寒涼藥后1~2周才逐漸消除。

【炮制】揀凈雜質(zhì),刮去粗皮,用時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刻,切片,晾干。

【性味】
辛甘,熱,
①《本經(jīng)》:昧辛,溫。
②《別錄》:味甘辛,太熱,有小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④《醫(yī)學啟源》:氣熱,味大辛。

【歸經(jīng)】
入腎、脾,膀胱經(jīng)。
①《珍珠囊》:太陽經(jīng)。足少陰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肺、腎四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入手足少陰、厥陰血分。

【功能主治】
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jīng)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①《本經(jīng)》: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
②《別錄》: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zhuǎn)筋,頭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jié),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
③《藥性論》:主治:幾種心痛,殺三蟲,主破血,通利月閉,治軟腳,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結氣、癰痹,止腹內(nèi)冷氣,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殺草木毒。
④《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jié),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風痹骨節(jié)攣縮,續(xù)筋骨,生肌肉。
⑤《珍珠囊》:去衛(wèi)中風邪,秋冬下部腹痛。
⑥《醫(yī)學啟源》:補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虛自汗!吨髦蚊匾罚簼B泄,止渴。
⑦《用藥心法》:敵寒邪,治奔豚。
⑧王好古: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⑨《綱目》:治寒痹,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痢。治陽虛失血,內(nèi)托癰疽痘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浸酒涂擦。

【注意】
陰虛火旺忌服,孕婦慎服。
①《別錄》:得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調(diào)中益氣;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黃,療吐逆。
②《藥對》:忌石脂。
③《本草經(jīng)疏》:血崩血淋尿血,陰虛吐血咯血,鼻衄齒衄,汗血,小便因熱不利,大便因熱燥結,肺熱咳嗽,產(chǎn)后去血過多,及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小產(chǎn)后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似中風口眼歪斜,失音不語,語言蹇澀,手足偏枯,中暑昏暈,中熱腹痛,婦人陰虛少腹痛,一切溫病熱病頭痛口渴,陽癥發(fā)斑發(fā)狂,小兒痧癥腹痛作瀉,痘瘡血熱干枯黑陷,婦人血熱經(jīng)行先期,婦人陰虛內(nèi)熱經(jīng)閉,婦人陰虛寒熱往來,口苦舌干。婦人血熱經(jīng)行作痛,男婦陰虛,內(nèi)熱外寒,中暑瀉利暴注如火熱,一切滯下純血,由于心經(jīng)伏熱,腸風下血,臟毒便血,陽厥似陰,夢遺精滑,虛陽數(shù)舉,脫陰目盲等三十余證,法并忌之。
④《本草通玄》:忌見火。
⑤《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虛內(nèi)燥、孕婦、產(chǎn)后血熱,四者禁用。
⑥《本草求真》:精虧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附方】
①治腎氣虛乏,下元憊冷,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飲食;腳氣上沖,少腹不仁;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zhuǎn)胞,小便不通等證: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干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局方》八味丸,即《金匱》腎氣丸)
②治元陽不足,命門火衰,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溲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jié)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及真陽不足之神疲氣怯,心跳不寧,四體不收,陽衰無子等證: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姜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上藥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景岳全書》右歸丸)
③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谷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diào):甘草(銼,長寸)三十斤,干姜(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四兩,肉桂(去粗皮,炙)四斤。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隔凈,后入桂一處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躁,井華水調(diào)下,不計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局方》大腳散。按干姜、杏仁制法、藥量原缺,據(jù)《普濟方》引三宜湯補)
④治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桂心一兩,高良姜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草豆蔻一兩半(去皮),厚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炒)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圣惠方》桂心散)
⑤治久寒積冷,心腹污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蓽茇、肉桂各四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斤。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湯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已寒丸)
⑥治九種心痛,妨悶:桂心半兩。末,以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稍熱服。(《圣惠方》)
⑦治濡瀉水利久不止: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干姜(炮)、赤石脂各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報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服。(《圣濟總錄》桂附丸)
⑧治寒疝氣,來往沖心腹痛:桂心四兩,生姜三兩,吳茱萸二兩。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蔥。(《姚僧坦集驗方》柱心湯)
⑨治奔豚疝瘕沖筑:肉桂、干姜、小茴香各五錢,牡丹皮、木香、檳榔各二錢,甘草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⑩治真寒腰痛,六脈弦緊,口舌青,陰囊縮,身戰(zhàn)栗:內(nèi)桂三錢,附子三、四錢(急則用生附子),杜仲二錢,熱服。(《會約醫(yī)鏡》桂附杜仲湯)
⑾治產(chǎn)后腹中瘕痛:桂(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⑿治產(chǎn)后馀寒,下痢便膿血赤白,日數(shù)十行,腹痛時時下血:桂心、甘草各二兩,白蜜一升,干姜二兩,當歸三兩,赤石脂十兩(綿裹),附子一兩(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湯)
⒀治小兒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湯送下。(《普濟方》桂連丸)
⒁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者:官桂(為末)、雄雞肝一具,等分。搗爛,丸如綠豆大,溫湯送下,日三服。(《萬病回春》桂肝丸)
⒂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熟地一兩,肉桂一錢(去粗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⒃治打撲傷破,腹中有瘀血:桂心、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升。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方》)
⒄治牛皮癬:官桂、良姜、細辛各五分,斑蝥十個(研碎)。白酒三兩,浸漬七天,每天震搖一次,浸出有效成分,濾取清汁,為緩和白酒的局部刺激,加入甘油三十毫升。先將患處用溫水洗軟,再用藥水涂擦,每日或隔日一次。不宜飲酒和吃刺激性食品。(《中藥通報》1:10,1957)
⒅治虛寒陰火之喉痛、喉痹:肉桂、干姜、甘草各五分。各研極細未,滾水沖淖,將碗頓于滾水內(nèi),再淖,慢以咽下。但先以鵝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藥更效。(《外科全生集》杜姜湯)

【臨床應用】治療支氣管哮喘:取肉桂粉1克,加入無水酒精10毫升,靜置10小時后取上清液0.15~0.3毫升加2%普魯卡因至2毫升混勻,注入兩側(cè)肺俞穴,每穴1毫升。治療21例,除1例無效、1例癥狀減輕外,其余均收到控制哮喘發(fā)作的效果。其中有1例只注射2次,哮喘即未發(fā)作。1月后隨訪5例,均未再發(fā)。對合并氣管炎而咳嗽咯痰者曾給予一些祛痰劑,如桔梗、川貝、紫菀、百部、白前根等。治程中未見嚴重反應,一般注射后只感到肺俞處及胸廓有熏熱感或喉部發(fā)干,偶訴呼吸有肉桂味,或有輕微酸痛向背部放射,個別注射局部有雀蛋大小微隆起的結塊,有輕微壓痛,一般經(jīng)1周左右即消失。為慎重起見,凡哮喘合并進展期肺結核,或心臟機能代償不全及高度衰弱者,均忌用。

【備注】《本經(jīng)》有牡桂、菌桂,《名醫(yī)別錄》又另立桂條。《本草綱目》認為桂即牡桂,并將兩者合為一條。又云:桂即肉桂也,可見牡桂、肉桂為同一物。至于菌桂,陶弘景稱其正圓如竹,《圖經(jīng)》稱:樹皮青黃,薄卷若簡,亦名筒桂。據(jù)此,菌桂當即今之官桂。

【摘錄】《*辭典》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