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蜣螂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本經》

【拼音名】Qiānɡ Lánɡ

【別名】蛣蜣(《爾雅》),天社(《廣雅》),轉丸、弄丸(崔豹《古今注》),推丸(陶弘景),胡蜣螂(《蜀本草》),推車客(《本事方》),推屎蟲(《孫天仁集效方》),黑牛兒、鐵甲將軍(李延壽),大烏殼硬蟲(《普濟方》),夜游將軍(《綱目》),屎蜣螂(《本草原始》),滾屎蟲、車屎客(《醫(yī)林纂要》),牛屎蟲(《蘇州本產藥材》),推車蟲(《藥材資料匯編》),大將軍、觸角牛(《河北藥材》),鐵角牛(《山西中藥志》),糞球蟲(《中藥志》)。

【來源】為金龜子科昆蟲屎蛒螂的干燥全蟲。一般于6~8月間晚上利用燈光誘捕,沸水燙死,再用炭火烘干。

【原形態(tài)】
全體黑色,稍帶光澤。雄蟲體長3.3~3.8厘米,雌蟲略小。雄蟲頭部前方呈扇面狀,表面有魚鱗狀皺紋,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漸尖細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后方之兩側有復眼,復眼間有一光亮無皺紋的狹帶。前胸背板密布勻稱的小圓突,中部有橫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向前曲成鈍角狀,兩側端各有齒狀角突1枚,在齒突前下方有一淺凹,其底部光滑無小圓突,淺凹外側有一較深的凹,底部小圓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見;前翅為鞘翅,相當隆起,滿布致密皺形刻紋,各方有7條易辨的縱線;后翅膜質,黃色或黃棕色?诓、胸部下方,有很多褐紅色或褐黃色纖毛,中后足跗節(jié)兩側有成列的褐紅色毛刺。雌蟲外形與雄蟲很相似,惟頭部中央不呈角狀突而為后面平、前面扁圓形的隆起,頂端呈一橫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近似直線,兩側端不呈齒狀突角,且只有外側的深凹,明顯可見。
棲息在牛糞堆、人屎堆中,或在糞堆下掘土穴居。吸食動物之尸體及糞尿等。有夜間撲燈趨光的習性。產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糞土將卵包裹而轉成丸狀。

【生境分布】分布江蘇、浙江、云南及其它大部分地區(qū)。主產江蘇、浙江、河北、湖北等地。此外,福建、廣東、廣西亦產。

【性狀】干燥蟲體呈黑褐色,長3~4厘米,寬1.8~3厘米,雄蟲較雌蟲稍大。雄蟲頭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脫落,中央具角突1支,長約6毫米。前胸背板呈寬半月形,頂部有攢形隆脊,兩側各有角突1枚。后胸約占體長1/2,為翅覆蓋。雌者頭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的兩側無角狀突。前翅革質,黑褐色,有7條縱向平行的紋理;后翅膜質,黃色或黃棕色。足3對。體質堅硬,有臭氣。以體黑、干燥、完整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有毒成分約1%。有效物質能溶于水、乙醇及氯仿,但不溶于乙醚。

【藥理作用】蜣螂毒素。注射于小白鼠后表現不安,數十分鐘后因痙攣發(fā)作致死;靜脈注射于家兔后,血壓一時下降,隨即上升,呼吸振幅增大,頻率加快;對蟾蜍離體心臟有抑制作用,灌注于蟾蜍的后肢血管,有暫時的擴張作用;對家兔腸管及子宮有抑制作用,對蟾蜍的神經肌肉標本有麻痹作用。

【性味】
咸,寒,有毒。
①《本經》:味咸,寒。
②《別錄》:有毒。
③《湯液本草》:氣寒,味酸,有毒。

【歸經】《綱目》:手、足陽明,足厥陰。

【功能主治】
定驚,破瘀,通便,攻毒。治驚癇,癲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脹便結,淋病,疳積,血痢,痔漏,疔腫,惡瘡。
①《本經》:主小兒驚癇瘈疭,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
②《別錄》:主手足端寒,肢滿,奔豚。
③《藥性論》:治小兒疳蟲蝕。
④《本草拾遺》:治蜂瘺,燒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⑤《日華子本草》:能墮胎,治疰忤;和干姜敷惡瘡,出箭頭。
⑥《本草權度》:去大腸風熱。
⑦《本草求原》:治小兒積滯,土包燒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8分;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注意】
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羊角、石膏。
②《藥對》:畏羊肉。
③《品匯精要》:妊娠不可用之。

【附方】
①治小兒驚風,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爛,以水一小盞,于百沸湯中燙熱,去滓飲之。(《綱目》)
②治膈氣吐食:地牛兒二個,推屎蟲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蟲食盡牛兒,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陳皮二錢,以巴豆同炒過,去豆,將陳皮及蟲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孫天仁集效方》)
③治大、小便閉,經月欲死者:推車客七個,土狗七個。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樹南向皮,煎汁調服。(《本事方》推車散)
④治小便血淋:蜣螂研水服。(《鮑氏小兒方》)
⑤治疳:蜣螂裹燒熟,與兒食。(《韓氏醫(yī)通》)
⑥治赤白痢、噤口痢及泄瀉:黑牛兒燒研,每服半錢或一錢,燒酒調服。小兒以黃灑服。(李延壽)
⑦治痔漏出水:蜣螂一枚。陰干,入冰片少許,為細末,紙捻蘸末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綱目》)又方:用蜣螂焙干,研為末,先以礬湯洗過,再加藥末敷貼。
⑧治一切疔瘡:地上新糞內泥堆中大烏殼硬蟲,活者取來,用蜜浸待死,新瓦上煅灰,用好蠟調敷上。先用針火上燒過,待冷,撥損瘡頭。(《普濟方》)
⑨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蜣螂一十枚。納青竹筒中,以刀削去竹青,以油單囊筒口,令密,納廁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干,入麝香少許,同細研為散,涂息肉上。(《圣惠方》)
⑩治小兒重舌:燒蜣螂末和唾敷舌上。(《子母秘錄》)
⑾治大腸脫肛:蜣螂燒存性,為末,入冰片研勻,摻肛上,托之即入。(《醫(yī)學集成》)
⑿治附骨疽及魚眼瘡:蜣螂七枚。和大麥面,爛搗封之。(《圣惠方》)
⒀治疬瘍:途中先死蜣螂,搗爛涂之,當揩令熱封之。(《千金方》)
⒁治針灸瘡血出不止:死蜣螂末豬脂涂之。(《千金方》)
⒂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陰干的蜣螂一個,放凈磚上,四面以灰火烘干,當腰切斷。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為末,水送服。
⒃無名惡瘡:用死蜣螂搗汁敷涂。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疏》:蜣螂,治小兒驚癇瘛疭,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走,皆肝、胃、大腸三經風熱壅盛所致,咸寒除三經之邪熱,則諸癥自瘳!秳e錄》主手足端寒、支滿者,以脾胃主四肢而治中焦,肺氣結滯則血液不能通行灌溉于手足,胃家熱壅及大腸結實,則中焦不治而氣逆支滿,行三焦之壅滯則所苦減除矣。咸能軟堅入腎,故又主奔豚也。
②《長沙藥解》:蜣螂,善破癥瘕,能開燥結,《金匱》鱉甲煎丸用之,治病瘧日久結為瘧?zhàn),以其破癥而開結也。

【臨床應用】
①治療膀脹、尿道結石
蜣螂去頭,置于新瓦上焙干,研成粉末。每次口服1.5~3克,每日2次。臨床觀察20余例,部分病例可見結石排出。
②治療麻痹性腸梗阻
取蜣螂蟲7只,黑白丑3錢,石菖蒲3錢。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服至大便暢通為止。臨床試治3例,均愈。

【備注】現售商品中另有一種獨角蜣螂蟲,為獨角仙科昆蟲獨角仙的干燥雄蟲。全體棕色或棕褐色。頭頂有崛起的角狀突,長約1.7~3厘米,角上端2回分叉。前胸背板中央亦有一發(fā)達的二叉棘狀突,長約1厘米,尖端略彎向前下方。質較松脆。產于江蘇、安徽、山東、山西等地。一般均自產自銷。

【摘錄】《*辭典》
(醫(y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yè)互聯網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 - 企業(yè)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y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