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嗓管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Niú Sǎnɡ Guǎn
【別名】泡通、大泡通、飯包葉、傘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背鵝掌柴的根和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efflera hypoleuca (Kurz)Harms [Heptapleurum hypoleucum Kurz]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小喬木,高5-10m。莖粗大,暗褐色,小莖縱剖面有質(zhì)地松泡的海綿狀,髓部時而橫隔成層疊的隔膜狀。葉互生,為掌狀復(fù)葉,有小葉7;具圓柱形長柄,柄長15-30cm,基部膨大,與托葉合生呈鞘狀,抱莖,小葉亦有長柄,長1.5-5.5cm;小葉片革質(zhì),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8-20cm,寬2.5-8cm,基部的1-2對小葉較小,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斜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全緣或有鋸齒和不規(guī)則深裂;上面綠色,光滑,無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星狀短柔毛;主脈粗而明顯,側(cè)脈8-12對,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隆起,網(wǎng)脈在兩面均不明顯。傘形花序排列成總狀圓錐花序頂生,長30-40cm,被星狀柔毛至幾無毛,下部分枝常成復(fù)總狀花序;苞片三角形,長3-6mm,外面被星狀柔毛,內(nèi)面無毛;花梗長1.5-5cm,被星狀柔毛;小苞片三角形,長2-3mm;小花梗長6-8mm,被灰白色絨毛;萼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具5齒;花瓣5,長2-3mm,外面疏生星狀柔毛,花淡綠白色;雄蕊5,花絲長3mm;子房下位,5室,花盤扁平,花柱合生成柱狀,柱頭明顯。果實為核果,卵形,具5棱。花期9-10月,果期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50-2000m的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通便。主跌打腫痛;骨折;牙痛;脘腹疼痛;便秘;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泡酒敷。
【注意】《貴州民間藥物》:忌發(fā)物、油類和辛辣食物。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