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拼音名】Méi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Apricot, Root of Mumeplant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梅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m。樹皮淡灰色,小枝細長,先端刺狀。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春季先葉開花,有香氣,1-3朵簇生于二年生側(cè)枝葉腋;ü6;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直徑約1.5cm,寬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果實近球形,直徑2-3cm,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核橢圓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溝槽,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微苦;微寒
【歸經(jīng)】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主風痹;休息痢;膽囊炎;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膽囊炎: 梅樹根(多年的)二兩。水煎服,每日一劑。(《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②治瘰疬: 鮮梅根一至二兩。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別錄》:治風痹。 2.《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兒取根同桃、李根煮湯浴之,無瘡熱之患。 3.《日華子本草》:煎濃湯,治休息痢并霍亂。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紅梅根調(diào)和氣血,走血分。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