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蝸生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
【拼音名】Lǎo Wō Shēnɡ
【別名】天藍(lán)(《江蘇州府志》),黑莢苜蓿、雜花苜蓿(《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羅(《貴州草藥》),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藥手冊(cè)》),接筋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天藍(lán)苜蓿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高30~60厘米,伏臥或斜上,有毛或無毛。羽狀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廣橢圓形,長(zhǎng)0.7~2厘米,先端鈍圓,微缺,基部寬楔形,上部具細(xì)齒,兩面有白柔毛;托葉斜卵形,長(zhǎng)5~12毫米;10~15朵密集成頭狀花序,腋生;花梗長(zhǎng)1~3厘米,具腺毛;花蝶形,萼簡(jiǎn)短,萼齒長(zhǎng);花冠黃色,長(zhǎng)1.5~2毫米;雄蕊9與l;花柱針形。莢果彎呈腎形,長(zhǎng)約2毫米,無刺,后變黑色,有縱紋,含種子1粒。種子黃褐色。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生長(zhǎng)。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雌激素樣成分。種子含皂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莢含油O.8%、硬蛋白類15.66%,纖維素24.63%、灰分8.05%、可溶性碳水化物40.21%。
【性味】《貴州草藥》:甘澀,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舒筋活絡(luò),止咳。治黃疸型肝炎,坐骨神經(jīng)痛,風(fēng)濕筋骨疼痛,喘咳,痔血。 ①《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損傷。 ②《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涼血,止喘。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舒筋活絡(luò),清熱利尿。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黃疸型肝炎:接筋草五錢,狗屎花根一兩。水煎服。 ②治坐骨神經(jīng)痛,風(fēng)濕筋骨,勞傷疼痛:接筋草三至五錢。水煎服。 ③治白血。航咏畈菸邋X。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喘咳:野花生一兩,煨水煮雞蛋食。 ⑤治痔血或大腸出血:野花生一兩。煮甜酒水服。 ⑥治黃痘:野花生二兩。煨水服。(④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⑦治蛇頭疔:天藍(lán)苜蓿加鹽鹵搗爛包敷,每日換1~2次。(江西《草藥手冊(cè)》) ⑧治螟蚣、黃蜂、蛇咬傷:天藍(lán)苜蓿搗爛外敷。(江西《草藥手冊(cè)》)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