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哥王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Le Gē Wánɡ
【別名】九信菜(《生草藥性備要》),雞子麻、山黃皮、雞杧頭(《嶺南采藥錄》),南嶺蕘花、蒲侖(《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大黃頭樹、地棉麻樹、桐皮子(《中國藥植志》),山雁皮(《廣州常見經(jīng)濟(jì)植物》),了哥麻、消山藥(《廣州植物志》),鋪銀草(《福建民間草藥》),雀幾麻、雞兒苦晚、鐵烏散、山石榴、千年矮(《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烏子麻(《陸川本草》),地巴麻(《南寧市藥物志》),山棉皮、火索木、毒魚藤、曝牙郎(《廣西中藥志》),熟薯、假黃皮(《嶺南草藥志》),山六麻(《閩東本萆》),山豆了(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鐵骨傘(《廣西中草藥》),狗頸樹、雞斷腸、山麻皮(《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山之一、白棉兒、野麻樸、山絡(luò)麻(《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小葉金腰帶、石谷皮(江西《草藥手冊》),金腰帶、紅燈籠(《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莖葉。隨時可采。
【原形態(tài)】灌木,高30~lOO厘米。枝紅褐色,無毛。葉對生,堅(jiān)紙質(zhì)至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8~1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葉柄短或幾無;S綠色,數(shù)朵組成頂生短總狀花序;總花梗長6~10毫米;花梗長1~2毫米;花萼管狀,長9~12毫米,被疏柔毛,裂片4,卵形;雄蕊8,2輪,花絲甚短;花盤鱗片4,通常兩兩合生;子房橢圓形,頂部被疏柔毛,柱頭近球形,花柱極短。核果卵形,長約6毫米,熟時暗紅色至紫黑色;、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腳及山坡潮濕的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子,有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止痛。治瘰疬,癰腫,風(fēng)濕痛,百日咳,跌打損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瘡,手指生狗皮頭?伤浩ぴ ②《嶺南采藥錄》:葉和鹽搗爛外敷。能去皮膚紅黑瘀血,拔毒消腫。 ③《南寧市藥物志》:殺蟲解毒,消腫,止痛,清熱,瀉下。治麻風(fēng),梅毒,癰瘡,無名腫毒,風(fēng)濕痛,肺癆,痧氣,百日咳,痢癥。 ④《廣西中藥志》:葉,搗爛加油敷跌打,癰腫(無油會起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4小時以上),2~3錢。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本品有劇毒,用時宜慎,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痰火疬(腋下鼠蹊生核瘡或四肢掣攣疼痛):了哥王葉五錢,加入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②治鶴膝風(fēng):南嶺蕘花、接骨草。水煎,對酒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療瘡腫毒;跌打損傷,蛇蟲咬傷,小兒頭瘡:鮮了哥王莖葉,搗爛外敷或擠汁外涂。(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瘡瘍,乳癰:了哥王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章藥》) ⑤治無名腫毒:丁哥王葉,搗爛,加米酒少量,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