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雞桑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Jī Sānɡ Gēn
【別名】小葉桑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浦参镫u桑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us australis Poir.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乘鮮時刮去栓皮,洗凈;或剝?nèi)“灼ぃ瑫窀伞?br>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15m。枝開展,無毛;樹皮灰褐色,縱裂。單葉互生,紙質(zhì),卵圓形,長6-15cm,寬4-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有時3-5裂,兩面均有短毛;托葉早落。穗狀花序生于新枝的葉腋;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被片和雄蕊均為5枚,不育雌蕊陀螺形;雌花柱頭2裂與花柱等長,宿存。聚花果成熟時呈暗紫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灰?guī)r的山坡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皮含揮發(fā)油約0.07%,以及胡蘿卜甙(daucosterol),樹脂鞣酚(resinotannol),α及β-香樹脂醇(α and β-amyrin),谷甾醇(sitoterol),硬脂酸和軟脂酸。
【性味】甘;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肺;涼血;利濕。主肺熱咳嗽;鼻衄;水腫;腹瀉;黃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