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絲矮陀陀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Jīn Sī ǎi Tuó Tuó
【別名】腋花三角味、粉蕊黃楊、草本葉上草、黃岑矮陀陀、千年矮、三角咪、奶近藥、山板凳、矮陀陀、金絲矮陀、白金三角咪、小清喉、破墻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板凳果或光葉板凳果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chysandra axillaris Franch.[P.axillaris Franch.var.tricarpe Hayata]2.Pachysandra axillaris Franch.var.glaberrima(Hand.Mazz.)C.Y.Wu.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陰干或曬干。
【原形態(tài)】 1.板凳果 常綠亞灌木,高30-50cm。下部匍匐,生須狀不定根,上部直立,上半部生葉,下半部裸出,僅有稀疏、脫落性小鱗片。根狀莖長,枝上被極勻細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4cm,被細毛;葉形狀不一,或為卵形、橢圓狀卵形,較闊,基部淺心形、截形,或為長圓形、卵狀長圓形,較狹,基部圓形,一般長5-8cm,寬3-5cm,先端急尖,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齒,中脈在葉面平坦,葉背凸出,葉背有極細的乳頭,密被細短柔毛;▎涡,雌雄同序,穗狀花序腋生,長1-2cm,直立,未開放前往往下垂,花軸及苞片均被短柔毛;花白色或薔薇色;雄花5-10,無花梗,幾占花序軸全部;雌花1-3,生花序軸基部;雄花:苞片卵形;萼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3mm;花藥長橢圓形,受粉后向下弓曲,不育雌蕊短柱狀,先端膨大;雌花:連柄長近4mm;萼片覆瓦狀排列,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3mm;無毛;花柱受粉后伸出花外甚長,上端旋卷。蒴果近球形,成熟時黃色或紅色,和宿存花柱各長1cm;ㄆ2-5月,果期9-10月。 2.光葉板凳果 本變種與板凳果的區(qū)別在于:莖葉全部無毛。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800-2500m的巖腳、溝邊、林下或灌叢中濕潤處。 2.生于山地林下陰濕地。 資源分布:1.分布于臺灣、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1)板凳果:本品莖枝呈圓柱形,上被極勻細的短柔毛。葉多皺縮,紙質(zhì),形狀不一,完整葉或為卵形、橢圓狀卵形,較闊,基部淺心形,截形,或為長圓形、卵狀長圓形,較狹,基部圓形,一般長5-8cm,寬3-5cm,先端急尖,中脈在葉面平坦,葉背凸出,葉背有極細的乳頭,密被勻細的短柔毛;葉柄長2-4cm,具細短柔毛。氣微,味苦、微辛。 (2)光葉板凳果:本品與板凳果相似,但莖、葉和葉柄均無毛。
【化學成份】板凳果全株含矮陀陀甙(pachyaxioside)A、B,矮陀陀堿(axillarine)A-F,矮陀陀酯堿(pachysanax-imine)A,矮陀陀胺堿(pachyaximine)A、B,矮陀陀酰胺堿(axillaridine)A,粉蕊黃楊胺(pachysamine)A、B、G、H,螺粉蕊黃楊堿(spiropachysine)A、B,異螺粉蕊黃楊堿(isospiropachysine),表粉蕊黃楊胺(epipachysamine)B。
【性味】辛;苦;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勞傷腰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爛酒炒敷。
【注意】孕婦慎服。 《云南中草藥》:忌豆類。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