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龍吐珠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泉州本草》
【拼音名】Jiǔ Lónɡ Tǔ Zhū
【別名】傘莎草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風車草的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粗壯簇生草本,根伏莖短粗,須根堅硬。稈高30~150厘米,近圓柱形,基部包以無葉的鞘,鞘棕色。苞片20枚,較花序長約2倍,寬2~11毫米,平展。多次復出長側枝聚傘花序,第1次輻射枝長達7厘米,第2次輻射枝長達15厘米;小穗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8毫米,壓扁,具花6~26朵,鱗片緊密的覆瓦狀排列,膜質,卵形,長約2毫米,具3~5條脈;雄蕊3,花藥線形,頂具剛毛狀附屬物;花柱短,柱頭3。小堅果橢圓形,近于三棱形,長為鱗片的1/3,褐色。抽穗期冬春。
【生境分布】生于森林、草原地區(qū)的大湖、河流邊緣的沼澤中,或栽培于水池中。我國各地均見栽培。
【性味】味酸甘微苦,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退癀解毒。治瘀血作痛,蛇蟲咬傷。
【附方】 ①治產后下血腹痛:鮮九龍吐珠二兩,放鍋內噴酒炒制,再噴再炒至微焦為度,合食米一把煎湯服。 ②治蛇蟲咬傷:干九龍吐珠四兩,浸酒二十兩(二星期可用)。凡用取藥抹傷口,并將此酒內服一小杯。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