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蓮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Jīn Lián Huā
【別名】旱金蓮(《五臺山志》),金梅草(《山西通志》),旱地蓮、金芙蓉(《綱目拾遺》),金疙瘩(《山西中藥志》)。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金蓮花或亞洲金蓮花的花。夏季花盛開時采收,晾干。
【原形態(tài)】 ①金蓮花 多年生草本,無毛,高30~70厘米,不分枝。基生葉1~4,具長柄;葉片五角形,長3.8~6.8厘米,寬6.8~12.5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菱形,2回裂片有少數(shù)小裂片和銳牙齒;莖生葉似基生葉,向上漸小;▎紊2~3朵組成聚傘花序;萼片8~15(~19),黃色,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長1.5~2.8厘米,寬0.7~1.6厘米;花瓣多數(shù),與萼片近等長,狹條形,頂端漸狹;雄蕊多數(shù),長0.5~1.1厘米;心皮20~30。蓇葖果長1~1.2厘米,有彎的長尖;ㄆ谙募。 生于山地草坡或疏林下。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②亞洲金蓮花 形態(tài)與上種相似;~細裂;獬赛S色,萼片10枚以上,花瓣狀,開展;花瓣多數(shù),形狹小,稍長于雄蕊。 生山地草坡。分布我國北部。
【生境分布】產(chǎn)山西等地。
【性狀】干燥的花朵形狀不規(guī)則,通常帶有灰綠色的花柄,長1.5厘米左右。萼片與花瓣呈金黃色,花瓣編成線狀,雄蕊黃白色,多數(shù)。氣濃香,味微苦。以身干、色金黃、不帶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成份】金蓮花含生物堿、黃酮類。
【藥理作用】金蓮花用酸水提取,堿化后再用氯仿轉(zhuǎn)提所得的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及陰性桿菌都有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的抗菌作用,尤為明顯。小鼠感染致死量的肺炎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用1:2濃度的金蓮花注射液0.5及0.2毫升,未見體內(nèi)保護作用;但臨床用于扁桃體炎、咽炎、上感等226例,有效率達92.7%,對泌尿系感染等亦有一定療效。小鼠急性和兔亞急性的實驗皆表明其注射液毒性很低,僅部分動物的注射局部有明顯刺激反應(yīng),對肝、腎功能及血象,皆無明顯影響,動物內(nèi)臟的病理學檢查,亦無明顯改變。
【性味】《綱目拾遺》:味苦,性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上感,扁桃體炎,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淋巴管炎,口瘡,疔瘡。 ①《山海草函》:治疔瘡大毒,諸風。 ②《綱目拾遺》:治口瘡,喉腫,浮熱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嵐瘴。 ③《河北中藥手冊》: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煎水含漱。
【附方】 ①治慢性扁桃體炎:金蓮花一錢。開水泡,當茶常喝并含漱。如是急性,用量加倍,或再加鴨跖草等量用。(《河北中藥手冊》) ②治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淋巴管炎:金蓮花、菊花各三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呼吸道炎癥:將金蓮花制成片劑,每片含量相當于干燥金蓮花1.5克,日服3次,每次3~4片;或制成注射劑,每支2毫升,相當于金蓮花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1支。治療上感、扁桃體炎、咽炎、急慢性氣管炎及其他炎癥計536例,結(jié)果顯效(癥狀消失、痊愈戎基本痊愈)329例,占61.3%;有效(癥狀減輕,病情好轉(zhuǎn))135例,占25%;無效72例。其中對急慢性扁桃體炎、咽炎及上感等效果較好,對慢性氣管炎效果較差。片劑的療效似高于針劑,可能與劑量有關(guān)。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