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水茄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Huánɡ Shuǐ Qié
【別名】凝固茄、黃刺茄、苦天茄、野茄、洋苦茄、黃果珊瑚、丁茄、黃天茄、杉鈕果、狗茄子、牛茄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野茄的根、葉、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coagulans Fors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根、葉;秋、冬采果,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約0.5-2m。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5-9分枝的灰褐色星狀絨毛和皮刺。上部葉常假雙生,不相等,葉柄長1-3cm;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4-7cm,先端漸尖、急尖或鈍 ,基部偏斜,邊緣淺波狀圓形,裂片通常5-7,上面塵土狀灰綠色,下面灰綠色;葉脈在下面凸出,在兩面均具細(xì)直刺,側(cè)脈每邊3-4條,在兩面均具細(xì)直刺或無刺。蝎尾狀花序腑外生,長約2.5cm,總花梗短或近于無;能孕花較大,單獨著生于花序的基部,不孕花較小,雌蕊已退化,與能陰云花并出,排列列花序的上端;萼鐘形,直徑1-1.5cm,外面密被星狀絨毛及細(xì)直刺,內(nèi)面僅裂片先端被星狀絨毛,裂片5;花冠輻射,星形,紫藍(lán)色,裂片寬三角形,長寬均約1cm,以薄而無毛的花瓣間膜相連接;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喉部;子房具多數(shù)胚球。漿果球狀,無毛,直徑2-3cm,成熟時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扁圓形;ㄆ谙募荆诙。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1100m的灌木叢中或緩坡地帶。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廣西及云南。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解毒消腫;止痛。主咳嗽;哮喘;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熱淋;睪丸炎;芽痛;癰瘡潰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