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瑞木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Hónɡ Ruì Mù
【別名】椋子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紅瑞木的樹皮、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alba Opiz[Cornus alba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3m。樹皮紫紅色;老枝血紅色,無毛,常被白粉,cm;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4-9cm,寬2.5-5.5cm;側(cè)脈5-6對。分辯率房狀聚傘藥序頂生;花小,黃白色;萼壇狀,裂片4,萼齒三角形;花瓣4,卵狀橢圓形;雄蕊4,著生于花盤外側(cè),花絲微扁,花藥淡黃色,2室,丁字形著生;花血墊狀;子房近于倒卵形,疏被貼伏的短柔毛,柱頭盤狀,寬于花柱。核果斜卵圓形,花柱宿存,成熟時白色東稍帶藍紫色,花柱宿存;核棱形,每側(cè)有脈紋3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2700m的雜木林或針、闊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化學成份】紅瑞木的紅色莖皮中含有矢車菊素3-半乳糖甙(cyanidin 3-galactoside)即越橘花青甙(idaein),大量的矢車菊素3-阿拉伯糖甙(cyanidin 3-arabinoside)以及微量的飛燕草素單葡萄糖甙(delphinidin monoglycoside)。
【性味】味苦;微澀;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止血。主濕熱痢疾;腎炎;風濕關節(jié)痛;目赤腫痛;中耳炎;咯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