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芪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Huánɡ Qí
【英文名】Radix Astragali
【別名】綿黃芪
【來(lái)源】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12~18對(duì);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偁罨ㄐ蛞干换ㄝ噻姞,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zhǎng)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zhǎng)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zhǎng)柄。莢果膜質(zhì),半卵圓形,無(wú)毛;ㄆ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yáng)草地及山坡。主產(chǎn)內(nèi)蒙古、山西及黑龍江;現(xiàn)廣為栽培。
【性狀】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略扭曲,長(zhǎng)30~90cm,直徑0.7~3.5cm。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及橫長(zhǎng)皮孔,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有的可見(jiàn)網(wǎng)狀纖維束。質(zhì)堅(jiān)韌,斷面強(qiáng)纖維性。氣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學(xué)成份】含黃酮類(lèi)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3- 羥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還含黃芪皂甙Ⅰ、Ⅴ、Ⅲ(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補(bǔ)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附方】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qián),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fā)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 兩,共研細(xì)。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xì)。每服一錢(qián)。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fā)作,先后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 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 共研細(xì)。每服二錢(qián),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秘。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xì)。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 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干,調(diào)入白蜜一匙,再煮過(guò),把黃芪、陳皮末加 入調(diào)勻服下。兩服可通便?梢猿7。 6、血淋。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 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黃芪、人參,等分為末。另用蘿卜四、五片,加蜜二兩, 稍稍灸過(guò)后,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用黃芪二錢(qián)半、紫背浮萍五錢(qián),共研為末。每服一錢(qián),姜蜜 水送下。 9、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 共研為末。每服二錢(qián),熱水送下。 10、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xì),每取二錢(qián)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 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瘡上。一天三次。 12、胎動(dòng)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 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陰汗?jié)癜W。用黃芪酒炒后研細(xì),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