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刺皮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拼音名】Huánɡ Cì Pí
【別名】黃三刺皮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莖皮。4~5月間,開始出芽長(zhǎng)葉時(shí),砍取較租的莖,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黃色皮層及韌皮層,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約2米。老枝灰黃色,有稀疏細(xì)小疣狀突起,刺常單生,或無刺。葉厚,近圓形、矩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zhǎng)3~6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圓鈍,基部圓形,邊緣有刺狀細(xì)鋸齒,上面暗黃綠色,下面亮黃綠色,無白粉;葉柄通常長(zhǎng)2~4厘米?偁罨ㄐ蛴谢15~30朵,連總花梗長(zhǎng)3.5~6厘米;花黃色,徑約5~6毫米;萼片6,2輪;花瓣倒卵形,長(zhǎng)3毫米;雄蕊6;子房有1~2胚珠。果序直立;漿果橢圓形,長(zhǎng)6~7毫米,直徑約5毫米,紅色,無白粉。
【生境分布】生山地灌叢中。分布青海、甘肅、陜西、湖北、河南、河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便血,濕熱黃疸,下肢腫痛,潮熱盜汗,風(fēng)火目痛,口糜,舌瘡,乳腺炎及癰瘡初起。
【附方】 ①治熱痢便血:黃刺皮錢半,赤芍三錢。水煎服。 ②治濕熱黃疸:黃刺皮三錢,焦山梔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 ③治下肢腫痛:黃刺皮錢半,蒼術(shù)二錢。水煎服。 ④治潮熱盜汗:黃刺皮錢半,知母三錢,熟地四錢,龜板四錢。水煎服。 ⑤治風(fēng)火目痛,口糜,舌瘡:黃刺皮煎汁外洗或含漱。 ⑥治乳腺炎及各種癰瘡初起:黃刺皮研末,加雞蛋清調(diào)敷患處。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