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禾蟲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Hé Chónɡ
【來源】為沙蠶科動物疣吻沙蠶的全體。
【原形態(tài)】體細長稍扁,長40~80毫米,寬約5毫米,全體有60多個體節(jié)。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綠褐色,后面稍帶紅色,背中央淺紅色。頭略呈六角形,有大眼2對。頭部腹面中央有口,有觸須4對,觸角和觸手各2個。吻分前后兩部,每部又分3小區(qū),吻無小齒,而有軟突起,Ⅰ、Ⅱ區(qū)小突起不顯,Ⅲ、Ⅳ區(qū)有柱狀小突起約20個,Ⅴ、Ⅵ區(qū)有4個大突起。深綠色,兩旁有小突起1~2個,Ⅶ、Ⅷ區(qū)前緣有一排大突起。體節(jié)兩旁均有疣足,第4對起有少數(shù)剛毛。體中部的疣足,背須有大基葉,腹須同長,基葉不顯,背肢較小,其腹側有一舌狀葉,剛毛多而長,大多成槳狀。肛節(jié)有小肛須1對。
【生境分布】棲于沿海、河口或稻田中。分布廣東、福建、上海等地。
【性味】《本草求原》: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綱目拾遺》:補脾胃,生血,利濕,行小便。 ②《本草求原》:暖胃,補氣,少加醋良。
【注意】 ①《綱目拾遺》:瘡瘍勿食,能作膿。 ②《本草求原》:發(fā)瘡疥。有濕食之則腹滯痛。喘嗽人忌。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