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狗尾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Gǒu Wěi Huā
【別名】細葉假花生(《南寧市藥物志》),大葉青(《閩南民間草藥》),通乳草、中蝶草、山道根、木假地豆(《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豆科植物假地豆的全株。
【原形態(tài)】 假地豆,又名:異葉山綠豆、稗豆。 小灌木或亞灌木。莖直立或近直立,高30~90厘米,多少被緊貼柔毛。復葉互生;小葉3枚,近革質(zhì),頂端1枚倒卵狀矩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7厘米,側生小葉較小,先端鈍,基部渾圓,全緣,上面禿凈,下面薄被緊貼的疏毛;托葉披針形?偁罨ㄐ蝽斏皞壬砻,長2.5~7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尖,不久脫落;花柄線形;萼鐘形,先端5裂齒,上面2齒多少合生;花冠紫紅色,旗瓣寬闊,翼瓣多少與鈍的尤骨瓣貼連;雄蕊10,2體;子房上位,花柱曲。莢果扁平,密集,有莢節(jié)4~8個;ㄆ6~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邊。分布廣西、廣東、福建、臺灣、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 ①《南寧市藥物志》:甘澀,平。 ②《閩南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①《南寧市藥物志》:根:健胃,消痰止咳;治虛寒性咳嗽及小兒疳積。葉:同醋搗爛外敷,治容瘡及埋口生肌。 ②《閩南民間草藥》:全草:消炎解毒,清熱利尿,透邪外出。治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治腮腺炎。 ③《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清熱,駁骨。治跌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