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骷髏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Dì Kū Lóu
【別名】仙人骨(《博濟(jì)方》),老蘿卜頭(《分類草藥性》),老人頭(《天寶本草》),地枯蘿(《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氣蘿卜(《江蘇植藥志》),枯蘿卜(《山東中藥》),空萊菔(《蘇州本產(chǎn)藥材》)。
【來(lái)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老根,經(jīng)曬干而成。在種子成熟后,連根拔起,剪除地上部分,取根用水洗凈后曬干。貯干燥處。
【原形態(tài)】全國(guó)各地均產(chǎn)。
【性狀】全體呈圓柱狀,長(zhǎng)20~25厘米,直徑3~4厘米,微扁,略扭曲,紫紅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狀的縱皺紋,往往波狀紋交叉而成網(wǎng)狀紋理,且具橫向排列的黃褐色條紋及長(zhǎng)2~3厘米的支根或支根痕;頂端具中空的莖基,長(zhǎng)1~4厘米。質(zhì)地輕,折斷面為淡黃白色而疏松。以身干、色淡黃、肉白、質(zhì)輕者為佳。
【炮制】水洗,稍潤(rùn),頂頭切成2.5厘米長(zhǎng)的小段,曬干。
【性味】 甘辛,平。 ①《分類草藥性》:溫。 ②《山東中藥》:味淡微辛。 ③《藥材學(xu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宣肺化痰,消食,利水。治咳嗽多痰,食積氣滯,脘腹痞悶脹痛,水腫喘滿,噤口痢疾。 ①《綱目拾遺》:能大通肺氣,解煤炭熏人毒。 ②《分類草藥性》:止咳化痰,消腫氣,面積,治痢癥。 ③《天寶本草》:消痰,除積聚。諸般氣滯,肚腹脹滿。 ④《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利尿退腫。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煮水可治凍瘡,洗腳可減少腳汗。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0.3~1兩;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痞塊及氣痞、食痞:陳年木瓜一個(gè),地骷髏四兩。煎汁,時(shí)常服一小盞。(《醫(yī)宗匯編》) ②治黃疸變?yōu)殡洑獯,翻胃,胸膈飽悶,中脘疼痛,并小兒疳疾結(jié)熱,噤口痢疾,結(jié)胸傷寒,傷力黃腫,并脫力黃各癥:人中白(以露天不見(jiàn)糞者方佳,火煅醋淬七次)一兩,神曲、白卜子、地骷髏各五錢(qián),砂仁二錢(qián)(以上俱炒),陳香櫞一個(gè)。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七丸,或燈草湯下,或酒下。(《海昌方》萬(wàn)應(yīng)丹)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