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暴馬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吉林中草藥》
【拼音名】Bào Mǎ Zǐ
【別名】白丁香、棒棒木、荷花丁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ringa reticulata (Bl.) Hara var·a-murensis(Rupr.)Pringle[S.amurensis Rupr.;S.reticulata(Bl.) Hara var.Mandshurica (Maxim.) Hara]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小喬木,高4-10m。樹皮紫灰褐色,具細裂紋。當年生枝綠色或略帶紫暈,疏生皮孔。單葉對生;葉柄長1-2.5cm,無毛;葉片厚紙質(zhì),寬卵形、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或為長圓狀披針形,長2.5-13cm,寬1-6cm,先端短尾尖至尾狀漸尖或銳尖,基部常圓形。圓錐花序由1至多對著生于同一枝條上的側(cè)芽抽生;花序軸具皮孔;花梗長0-2mm;花萼長1.5-2mm,萼齒鈍、凸尖或截平;花冠白色,呈輻狀,直徑4-5mm,花冠管長約1.5mm,裂片卵形,長2-3mm,先端銳尖;花絲細長,雄蕊幾乎為花冠裂片2倍長,花藥黃色。蒴果長橢圓形,長1.5-2cm,先端常鈍,或為銳尖、凸尖,光滑或具細小皮孔;ㄆ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200m的山坡灌叢、林緣或針闊葉混交林中,也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寧夏、甘肅等地。
【化學(xué)成份】 性狀鑒別 本品呈淺槽狀或板狀,微凹,長短不一,厚2~7mm。外表面暗灰褐色,嫩皮平滑,有光澤,老皮粗糙,有龜裂紋;橫向皮孔橢圓形,淡棕色,栓皮薄而韌,可橫向剝離,脫落處顯淺黃色至淺黃綠色,微帶光澤。內(nèi)表面淡黃色至淡黃褐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氣微香,味苦。 顯微鑒別 皮部橫切面:木柱層厚薄不一,木栓細胞梭形、長紡錘形,鑲嵌狀排列,細胞壁栓化和微木化。皮層稍寬,占橫切面的1/3~1/4,有石細胞群散在,石細胞不規(guī)則形或是分枝狀,長可達225μm。韌皮部寬廣,石細胞成群或成帶狀排列,呈類圓形或橢圓形,壁厚,有明顯的層紋、孔溝和壁孔,胞腔。豁g皮射線寬1~2列細胞,有的薄壁細胞中可見油滴。 粉末特征:皮部粉末呈灰黃色。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散在,大小不一,呈類圓形、長方形、梭形、分枝狀等,直徑60~255μm,有明顯的層紋、孔溝和壁溝,胞腔小,少數(shù)的石細胞僅見壁孔。木栓細胞黃色或黃棕色,呈長紡錘形或梭形,細胞內(nèi)含有油滴。韌皮射線細胞呈圓形,常排成2列;薄壁細胞長圓形,含有油滴。 理化鑒別(1)取粗粉5g,置錐形瓶中,用水80ml,煎煮3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0ml,冷卻,加乙醚10ml,用力振搖5min,吸取乙醚液3ml,加10%氫氧化鈉溶液0.5ml,振搖,水層顯棕色,加熱后,色變深,呈棕紅色。 (2)取本品粗粗10g,加乙醇適量,溫浸數(shù)小時,濾過,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殘渣加水少量溶解,以10%鹽酸調(diào)至pH1-2,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提取液,以水5~10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濃縮至干,用乙醇適量溶解,供下述試驗:①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顯綠色。②按上法制備樣品并稀釋成一定濃度,以乙醇作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附錄)測定,在282土1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峰。
【藥理作用】 1.祛痰作用 小鼠或家兔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都有顯著的祛痰作用(酚紅法),作用強度與同劑量桔梗相當,切斷迷走神經(jīng)后,作用不受影響,直接從氣管內(nèi)給予小量藥物亦可發(fā)生作用,因此可能系直接刺激呼吸道而發(fā)生作用。對于氣管纖毛上皮運動則反有抑制。法痰的有效成分是酸酚及黃酮類物質(zhì)。 2.平喘作用 豚鼠口服全皮水煎液有菲常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平喘的有效成分是萜類。小鼠灌服接近中毒量的全皮水煎液仍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法)。樹皮的乙醇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有上咳作用。 3.對大鼠實驗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灌服浸膏20g/kg,共20天,并無止咳作用,但能減輕Ⅲ級以下支氣管上皮細胞的肥大增生,使各級支氣管杯狀細胞數(shù)量減少,氣管腺體肥大增生減輕以及腺泡、導(dǎo)管粘液化數(shù)量減少,但對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和淋巴組織增生無明顯作用。 4.其他4.1. 抑菌作用 全皮及內(nèi)皮水煎液對肺炎雙球菌和流感桿菌有中度抑菌作用,全枝水煎液對此只有輕度抑制。木心水煎液則無作用。全皮水煎液對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機能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均無影響。 4.2.毒性 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大于100g/kg及10.18g/kg。豚鼠灌胃20g/kg/日付目當于成人量20-40倍)連續(xù)20天,除休重增長受到明顯抑制外,心電圖。肝功能。尿蛋白及內(nèi)臟病理切片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全皮水煎液對胃有刺激性,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則無刺激。 4.3. 退熱作用 同屬植物歐暴馬丁香(Syringa vulgaris )的水或丙酮浸出物給發(fā)熱之兔、貓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退熱作用。
【鑒別】樹皮含蒿屬香豆精(scoparone)即6,7-二甲氧基香見精(6,7-dimethoxy coumarin)[1],3,4-二羥基-β-羥乙基苯(β-hydroxyethyl-3,4-dihydroxy benzene)[2],暴馬子醛酸甲酯(methylsyramuraldehydate)[3]。
【性味】苦;辛;性微溫
【歸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水。主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心臟性浮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痰喘咳嗽(慢性支氣管子炎,哮喘):暴馬子一寸長,切條,水煎頻飲。(《吉林中草藥》)②治心臟性浮腫:暴馬子一兩,切碎,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各家論述】《吉林中單藥》:消炎,鎮(zhèn)咳,利水。治疚鳴喘嗽,心臟性浮腫。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實驗表明,暴馬子各部分以內(nèi)皮作用最強,全皮次之,木心最差。故臨床多采用其嫩皮,劑型有沖劑、粉劑、糖漿、丸劑,及暴馬子皮提出物等。除單方制劑外,尚有復(fù)方制劑,但兩者療效相近。對單純型慢性氣管炎的療效皆高于喘息型;祛痰和止咳的療效皆高于平喘的療效。暴馬子鎮(zhèn)咳作用雖明顯,但不及可待因,祛痰作用與等劑量的桔仙比較,作用相似。制劑與用法。一、沖劑:取暴馬子樹皮洗凈煎煮2次,合并2次濾液濃縮成膏加糖粉混勻,制成顆粒,60℃左右干燥。每次3g,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暴馬子樹皮1兩。二、糖漿:暴馬丁香嫩皮3兩,青蘿卜3兩,加水300ml,煎成60ml,加白糖適量即成。每次30ml,日服2次,10天為一療程。三、丸劑:每丸3錢(含暴馬丁香嫩皮粉5g,蜂寶5g),每次1丸,日服3次,10天一療程。四、粉劑:暴馬子皮水煎3次,每次1小時,濃縮噴霧干燥制成粉劑,每日5錢(10兩制),分3次服,連服20天。五、暴馬子皮提出物:從暴馬子樹皮(于5錢(10兩制)中制取總提出物1.8g,每次0.6g,每日3次,飯后服,10天為一療程。療效:沖劑組治療25例,近期控制2例,顯效3例,好轉(zhuǎn)14例,無效6例:糖漿組治256例,近期治愈33例,顯效79例,好轉(zhuǎn)114例無效30例;丸劑組治療275例,近期治愈22例,顯效61例,好轉(zhuǎn)122例,無效70例;提取物組觀察20例,2個療程后近期治愈7例,顯效4例,進步7例,無效2例。服暴馬子皮提取物后一般在2-3天開始見效,6天效果明顯,10天效果可達一定高度;10天后若繼續(xù)治療,有效病例可繼續(xù)好轉(zhuǎn)或趨向治愈,而無效者則仍然無效。副作用: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有口干、胃部不適、輕度腹瀉等現(xiàn)象,停藥后即消失。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