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雞屎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Bái Jī Shǐ Ténɡ
【別名】臭皮藤、臭莖子、迎風(fēng)子(《植物名實(shí)圖考》)。
【來(lái)源】為茜草科植物毛雞屎藤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小枝密被白色柔毛。葉對(duì)生,具柄,葉片卵形、卵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長(zhǎng)5~7厘米,寬3~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兩面均密被白色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老時(shí)脫落。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分枝為蝎尾狀的聚傘花序;花白紫色,無(wú)柄;萼狹鐘狀,長(zhǎng)約3毫米;花冠管長(zhǎng)7~10毫米,被粉狀柔毛。果球形.黃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林下、河邊陰濕處。分布廣西、廣東、貴州等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治黃疸,痢疾,食積,痞塊,經(jīng)閉。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3~5錢(qián)。
【附方】 ①治黃疸:白雞屎藤根二至三兩,黃豆半升。共磨成漿,煮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肝炎:白雞屎藤、水蘇麻、大小血藤、白薇各三至五錢(qián)。煎水服。 ③治積食飽脹,小兒疳積,蛔蟲(chóng)腹痛:白雞屎藤根一兩,煎水服。 ④治婦女血虛經(jīng)少或千血癆:白雞屎藤根一兩,小血藤三錢(qián)。燉肉吃。 ⑤治紅白痢:白雞屎藤葉一兩,加紅糖五錢(qián),煎水服。 ⑥治痞塊腹脹:白雞屎藤根、石菖蒲、凌霄花根、通打根、刺老包根各三錢(qián)。搗絨,加酒炒熱,包患處。另用一劑煎服。 ⑦治胃氣痛:白雞屎藤根研末,用五分吞服。(②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