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背三七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拼音名】Bái Bèi Sān Qī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Divaricate Gynura
【別名】大肥牛、槍刀藥、清心菜、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土田七、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兒草、三百棒、地滾子、磊救駕、百步還陽、石三七、樹三七、大綠葉、接骨丹、玉枇杷、金絲枇杷、白東楓、厚面皮、雞菜、白番莧、白紅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暈病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nura diuaricata (L.) DC. [G. oualis DC.; G.pseudo-china (L.) DC.]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白子菜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塊狀,堅實,具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圓柱形,常常紫紅色;被白以柔毛。單葉互生,多聚生于莖的下部,稍厚,略帶肉質;莖下部葉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卵形,長5-12cm,寬2.5-4.5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有時有兩耳,邊緣有粗鋸齒和白色睫毛,齒尖有腺體,兩面具柔毛,有短葉柄;莖上部葉的邊緣有時作不規(guī)則的羽狀分裂,無葉柄。頭狀花序排列成擴展的傘房花叢,黃色;總苞1列,總苞片膜質,總苞基部有數(shù)枚小苞片;全為管狀花,冠管上部膨大,先端5齒;雄蕊5;花柱先端分成2條,有細長鉆形附器。瘦果深褐色;冠毛多數(shù),白色。花期5-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疏林下或栽培于農舍附近田邊地角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塊狀,具細長須根。莖圓柱形,棕紫色,被短毛,葉互生,多皺縮,完整葉片呈長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5-15cm,寬2.5-8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有時有兩耳,葉緣具不規(guī)則缺刻及鋸齒,上下表面均具柔毛。有時可見頭狀花序或總苞。瘦果深褐色,冠毛白色。氣微,味淡。
【性味】味辛;淡;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止痛;止血。主咳嗽;瘡瘍;燙炎傷;跌打損傷;風濕痛;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圖志》:煮湯內服,涼血解毒;搗爛外敷跌打傷,消腫散瘀;又用以敷熱癰,散痛消腫。經九蒸十曬,浸酒或煎湯服補血。 2.《云南中草藥》:清熱消炎,舒筋活絡。治骨折,外傷出血,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