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基礎

金針賦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觀夫針道,捷法最奇。須要明于補瀉,方可起于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頭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識其時。午前為早屬陽,午后為晚屬陰。男女上下,憑腰分之。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陰升陽降,出入之機。逆之者,為瀉為迎;順之者,為補為隨。春夏刺淺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觀原氣厚;淺深之刺尤宜。
 
    原夫補瀉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進前左轉,呼之為補,退后右轉,吸之為瀉,提針為熱,插針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轉吸之為補,進前左轉,呼之為瀉,插針為熱,提針為寒。左與右有異,胸與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搓則去病,彈則補虛。肚腹盤旋,捫為穴閉。重沉豆許曰按,轉浮豆許曰提。一十四法,針要所備。補者一退三飛,真氣自歸;瀉者一飛三退,邪氣自避。補則補其不足,瀉則瀉其有余。有余者為腫為痛,曰實;不足者為癢為麻,曰虛。氣速效速,氣遲效遲。死生貴賤,針下皆知。賤者硬而貴者脆,生者澀而死者虛,候之不至,必死無疑。
 
    且夫下針之法,先須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聲,隨咳下針。凡補者呼氣,初針刺至皮內,乃曰天才;少停進針,刺至肉內,是曰人才;又停進針,刺至筋骨之間,名曰地才,此為極處,就當補之。再停良久,卻須退針至人之分,待氣沉緊,倒針朝病。進退往來,飛經走氣,盡在其中矣。凡瀉者吸氣,初針至天,少停進針,直至于地,得氣瀉之。再停良久,卻須退針,復至于人,待氣沉緊,倒針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暈針者,神氣虛也。以針補之,以袖掩之,口鼻氣回,熱湯與之。略停少頃,依前再施。
 
    及夫,調氣之法,下針至地之后,復人之分。欲氣上行,將針右捻,欲氣下行,將針左捻。欲補先呼后吸,欲瀉先吸后呼。氣不至者,以手循攝,以爪切掐,以針搖動,進捻搓彈,直待氣至,以龍虎升騰之法,按之在前使氣在后,按之在后使氣在前,運氣走至疼痛之所,以納氣之法,扶針直插,復向下納,使氣不回。若關節(jié)阻澀,氣不過者,以龍虎龜鳳通經接氣大段之法,驅而運之,仍以循攝爪切,無不應矣。此通仙之妙。
 
    況夫出針之法,病勢既退,針氣微松;病未退者,針氣如根,推之不動,轉之不移,此為邪氣吸拔其針,乃真氣未至,不可出。出之者,其病即復,再須補瀉,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針豆許,搖而停之。補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捫;瀉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閉。欲令腠密,然后吸氣;故曰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以上總要,于其盡矣。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后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 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后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三曰陽中之陰,先寒后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后瀉也。四曰陰中之陽,先熱后寒,深而淺,以六九之方,則瀉后補也。補者直須熱至,瀉者務待寒侵,猶如搓線,慢慢轉針。法其淺則用淺,法在深則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搗臼,水蠱膈氣,落穴之后,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之,千遭自平。六曰進氣之訣,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補,臥針五七吸,待上行。亦可龍虎交戰(zhàn),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七曰留氣之訣,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純陽,然后乃直插針,氣來深刺,提針再停。八曰抽添之訣,癱瘓瘡癩,取其要穴,使九陽得氣,提按搜尋,大要運氣周遍。扶針直插,復向下納,回陽倒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末應,反復再施。
 
    若夫過關過節(jié),催運氣血,以飛經走氣,其法有四。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舡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員,兼之左右,搖而振之。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鉆剔四方。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元,上下左右,四圍飛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
 
    至夫久患偏枯,通經接氣之法已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手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搖動出納,呼吸同法,驅運氣血,頃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熱者涼,痛者止而脹者消,若開渠之決水,立見時功,何傾危之不起哉?雖然病有三因,皆從氣血。針分八法,不離陰陽。蓋經絡晝夜之循環(huán),呼吸往來之不息。和則身體康健,否則疾病競生,譬如天下國家地方,山海田園,江河溪谷,值歲時風雨均調,則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所,風雨不均,遭以旱澇,使水道涌竭不同,災傷遂至。人之氣血,受病三因,亦猶方所之于旱澇也。蓋針砭所以通經脈,均氣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嗟夫!軒岐古遠,盧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盡。斯文細密,在久習而能通。豈世上之常辭,庸流之乏術,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悅于心。用之者如射之發(fā)中,而應于目,述自先賢,傳之后學,用針之士,有志于斯。果能洞造玄微,而盡其精妙,則世之伏枕之疴,有緣者遇針到病除,隨手而愈。
 
(醫(y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yè)互聯網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 - 企業(yè)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y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