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名醫(yī)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記載有這樣一故事,有一婦女自幼得了風(fēng)癇病,并日漸加重。嚴(yán)重時每天要犯十幾次。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饑。她在田野中見有一種好象大蔥的草,就采回蒸熟飽吃了一頓。到后半夜忽然感覺腹中難受不安,吐出許多粘稠如膠樣的痰涎,接連幾天,吐出的東西大約有一二斗。同時渾身出汗如水洗,非常困倦,自認(rèn)為難以活命了。誰知三天后,不僅身體漸覺輕健,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她拿所吃的“蔥”去問別人,別人告訴她說這叫“憨蔥”,就是藥書上的“藜蘆”。
俗話說:“怪病多生于痰”。這則故事中的病歷,雖屬一次不自覺的偶然巧合,但從中可以看出中藥藜蘆對于治療痰飲所致的怪病是有一定奇效的。
~~~~~~~~~~~~~~~~~~~~~~~~~~~~~~~~~~~
藜蘆(查看圖譜)
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有毒。歸肝、肺、胃經(jīng)。
【功效】涌吐風(fēng)痰、清熱解毒、殺蟲。
【應(yīng)用】用于中風(fēng)痰墮,喉痹不通癲癇等癥,油調(diào)外用治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0.3-0.9克;外用鮮根適量,搗爛或曬干研粉患
【注意】體虛氣弱及孕婦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