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基礎

陰陽應象大論——《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第五篇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于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fā)泄,厚則發(fā)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后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也。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喜怒不節(jié),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故曰:冬傷于寒,春必溫;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帝曰:余聞上古圣人,論理人形,列別臟腑,端絡經(jīng)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jīng),氣穴所發(fā),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jīng)紀。外內(nèi)之應,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對曰: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謧I,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故曰: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帝曰:法陰陽奈何?
    
    岐伯曰: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抑,汗不出而熱,齒干,以煩冤腹?jié)M死,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長清,數(shù)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jié)M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帝曰:調(diào)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diào),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jié)也。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聰明,身體強健,老者復壯,壯者益治。
    
    是以圣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陰也,陰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理,故能為萬物之父母。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
    
    惟賢人上配天以養(yǎng)頭,下象地以養(yǎng)足,中傍人事以養(yǎng)五臟。
    
    天地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
    
    六經(jīng)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于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quán)衡規(guī)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
    
    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定其血氣,各守其鄉(xiāng)。
    
    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相關鏈接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