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
別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
藥性類別:化痰藥
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fēng)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
用法與用量:3~9g。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diào)敷患處。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臨床應(yīng)用:
1.半夏瀉心湯(《傷寒論》)主治寒熱互結(jié)之痞證。半夏12g,黃芩、干姜、人參各9g,黃連3g,大棗12枚,甘草9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以辛溫之半夏為君,散結(jié)除痞,又善降逆止嘔。
2.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主治梅核氣。半夏12g,厚樸9g,茯苓12g,生姜9g,蘇葉9g。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方中半夏苦辛溫燥,化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為君。
3.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醫(yī)學(xué)心悟》)主治風(fēng)痰上擾證。半夏9g,天麻、茯苓、橘紅各6g,白術(shù)15g,甘草3g。生姜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服。方中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