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莖。秋季果實成熟后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
藥性類別:發(fā)散風(fēng)寒藥
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肺、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用法與用量:5~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臨床應(yīng)用:
1.紫蘇湯(《證治準(zhǔn)繩》)治消渴后遍身浮腫,心膈不利:紫蘇莖葉、桑白皮、赤茯苓各30g,炒郁李仁、羚羊角、檳榔各23 g,桂心、炒枳殼、獨活、木香各15 g 。為粗末,每服12 g,加生姜0.15g,水煎服。方中紫蘇理氣寬中。
2.紫蘇散(《赤水玄珠》)治風(fēng)毒腳氣,腹內(nèi)痰惡,腳重虛腫:紫蘇、木通、桑白皮、茴香各30g,枳殼60g,羌活、獨活、荊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 g,大腹子10個。為末,每服9g,加生姜3片,蔥白1莖,水煎服。
3.紫蘇流氣飲(《醫(yī)宗金鑒》)治腎氣游風(fēng):紫蘇、黃柏、木瓜、檳榔、香附、陳皮、川芎、姜厚樸、白芷、制蒼術(shù)、烏藥、荊芥、防風(fēng)、甘草、獨活、枳殼各等分。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紫蘇梗 《中國藥典》
【拼音名】 Zǐ Sū Gěnɡ
【英文名】 CAULIS PERILLAE
【別名】蘇梗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莖。秋季果實成熟后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
【性狀】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鈍圓,長短不一,直徑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縱溝及細(xì)縱紋,節(jié)部稍膨大,有對生的枝痕和葉痕。體輕,質(zhì)硬,斷面裂片狀。切片厚2~5mm,常呈斜長方形,木部黃白色,射線細(xì)密,呈放射狀,髓部白色,疏松或脫落。氣微香,味淡。
【炮制】除去雜質(zhì),稍浸,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5~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紫蘇梗 《*辭典》
【出處】《本草蒙筌》
【拼音名】 Zǐ Sū Gěnɡ
【別名】紫蘇莖(《雷公炮炙論》),蘇梗(《藥品化義》),紫蘇桿(《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尖紫蘇等的莖。秋未,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葉片及果實,曬干;蛟谙哪┎墒仗K葉時,切下粗梗曬干。前者稱為"老蘇梗",后者稱為"嫩蘇梗"。
【源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紫蘇葉"條。
【生境分布】產(chǎn)湖北、江蘇、河南、四川、廣西、山東、廣東、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性狀】老蘇梗:呈方柱形,有槽。長0.3~1米,中部直徑約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縱溝及順紋,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對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殘留花萼或果實。質(zhì)硬體輕,斷面黃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嫩蘇梗:色淡或青綠色,質(zhì)松,髓部較大。以老而粗壯、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氣濃者為佳。
【炮制】除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后,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 辛甘,微溫。
①《綱目》:"辛,溫,無毒。"
②《藥品化義》:"味甘微辛,性微溫。"
③《本草崇原》:"氣味辛,平。"
【歸經(jīng)】《藥品化義》:"入脾、胃、肺三經(jīng)。"
【功能主治】
理氣,舒郁,止痛,安胎。治氣郁,食滯,胸膈痞悶,脘腹疼痛,胎氣不和。
①《本草圖經(jīng)》:"宣通風(fēng)毒。"
②《本草蒙筌》:"下諸氣略緩,體稍虛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氣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寬中行氣,消飲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氣,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
【附方】
①治傷寒胸中痞滿,心腹氣滯,不思飲食:紫蘇莖(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上六味,細(xì)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圣濟總錄》蘇橘湯)
②治水腫:紫蘇梗八錢,大蒜根三錢,老姜皮五錢,冬瓜皮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名家論述】
①《藥品化義》:"蘇梗,能使郁滯上下宣行,凡順氣諸品惟此純良。其性微溫,比枳殼尤緩。病之虛者,寬胸利膈,疏氣而不迅下。入安胎飲,順氣養(yǎng)陰;入消脹湯,散虛脹滿。"
②《侶山堂類辯》:"紫蘇枝莖能通血脈,故易思蘭先生常用蘇莖通十二經(jīng)之關(guān)竅,治咽膈飽悶,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蘇細(xì)莖,不切斷,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蓋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濁氣歸心,肝主血而心主脈,血脈疏通,則食飲自化。《經(jīng)》云,陽絡(luò)傷則吐血,陰絡(luò)傷則下血,通其絡(luò)脈,使血有所歸,則吐下自止。"
【備注】同屬植物白蘇的莖(白蘇梗)在江蘇、四川等地與紫蘇梗同等使用,并通稱為蘇梗。參見"白蘇梗"條。
【摘錄】《*辭典》
|